◎此岸书
——代散文集《泅渡》后记
似乎有什么,是不同的了。
一定有什么,是不同的了。
时光从不理会凡人的喜怒哀乐,兀自沿着狭长的河道向前流淌。我们在河流里涉水而过,慌张回首间,一切,已经改变了那么多。
去年年初,病重两年的先生离世,我和家人一起把他送回了家乡的小河边,和他的亡妻合葬。墓碑立起来,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并排的名字。那一瞬间,我悲痛的内心忽然闪过一丝惶惑。那个我在漫长岁月里全身心爱过的男子,如今,他和一个在更漫长的岁月里全身心爱过他的女子合葬在一起。经历过那么久的分别之后,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团聚。而我,被他们遗落在了河流的此岸,还要继续在人世间漂泊。
是的,漂泊。从未有过如此孤独无依的感觉,似乎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被毫不留情地抽离。天塌了,是这样的感受吗?
在许多人眼里,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那样努力地给所有人坚强、阳光的一面。是啊,很努力,很努力。只有一个人在静静的夜里面对内心,才知道自己也会脆弱也会无助也会孤独也会那样的空旷无依。而我表现得那么好,以至于在有的人眼里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于是,我就更加努力地,一直演下去。
是谁说过,故作坚强,便会坚强。慢慢地,我发现也许我误会了自己,自己并不是在演,而是似乎真的变得,越来越坚强。四季流转,我在光阴的罅隙里,仍然可以感受到这尘世的温暖与美好。喜欢冬日里雪花纷纷落下的时候,喧嚣尘世一下子变得静谧与纯美,才恍然知道,原来静柔的白雪,竟有如此的力量。于是安下一颗心,静守孤寂里的雪白之美,焚一枝檀香,与悄然流逝的时光,把盏言欢。在这样的过程里,心底日益变得愈发的简单清澈,于是可以遇见同样简单清澈的人,说着同样的话语,这样的感觉令人喜悦和安慰,因此更加安静下来,成为可以伏在红色花朵上沉静入眠的白衣女子,于静谧中,感受时光的美好。
很久以后的某一天,和朋友谈起往事,不由垂泪,才知道,原来那些刻骨悲伤的记忆,一直在那里,不需想起,从未远离。而生命里一切坎坷痛楚所给予我的,没有悲观颓废,只是教会我更加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给所能给予的人们以亲切、以呵护、以关爱、以温暖。
许多时候是孤独的。对待孤独,有的人在其中沉沦,有的人,在其中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于我而言,时间总是不够用,有时甚至真的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否孤独。于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遇到新的自己,并微笑着道一声:你好。
工作是忙碌的,业余时间要读书写作,要陪伴相依为命的母亲。无论工作,还是写作,早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和一种爱好,潜意识里的社会责任感愈发明晰。在单位分管乡镇街道,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民生问题,越深入,越郑重和谨慎,深知出台的每一条政策背后,都关系着许多百姓的衣食冷暖。写作的时间久了,也是更加郑重和谨慎,写出的文字只关乎心灵,不会为了讨好谁而发生和存在。而在做着这许多事情的时候,内心安静,不去问结果。能感受到心灵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那已是足够令人喜悦的事情。
一转眼,上一本书诗集《莲女子》已出版三年了。还记得拿到她的那个夜晚,雨滴敲打着黑的夜,有清澈声响。书写其实是试图在文字中寻找自己,也重塑自己的过程,她是生命深深浅浅的痕迹,也许,不过是一个孤独灵魂坠入红尘的回声。
这一本《泅渡》,在三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完成。这三年里,我在时光的河流中泅渡,经历生命里最痛楚的过程,成为另一个自己。在这本书里,我试图问询时光深处,生命与爱这两个永恒不变的课题,也试图在这样的过程中,认识那另一个自己。而那个自己,又是谁呢?
光阴一往无前,时光纷纷然飘零,宛若落花。有时会想,也许一生也不过如此,转眼飘零。没有机会与错过的人重新相遇,彼此更好地相待。没有可能数清掌心的细纹,揣测深不可知的命运。其实人生一程,真的留不下什么,回首时聊可安慰的,不过是曾经那么认真地活过,那么认真地热爱过生活,那么认真地爱过亲人、朋友、甚至那些路途中邂逅的山水、草木、星光和飞鸟。喜欢一篇文章的题目:一直流亡到故乡。是否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过是从起点再回到起点,完成一次自己与自己今世的轮回。是因缘,还是宿命。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冬日的雪花早已谢了,春天的花朵也都渐次飞走,只余下时光深处,淡香的寂静。这一刻,心情平静得如同一泓清水。已经经历了那么多,还将要经历那么多,但始终愿意与这个尘世,温柔以待。是谁在时光里点燃流年,明亮了那些飘逸的风和花瓣。当透明的音符从无题的空中轻飏而落,那一朵洁白的莲花,终会回到,属于她的季节。
这世间诸事,无增无减。
——2016年5月15日,于莲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