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后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4

荷轩食光之:酱拌黄瓜丝

$
0
0

 

 

 

 

 

荷轩食光之:酱拌黄瓜丝

 

这世上的美食珍馐实在是吃也吃不尽、写也写不完。作为一个非常喜欢研究和实践厨艺的业余厨娘,提起笔来想写写自己做过的菜,第一个跳入脑海的竟是最不起眼的一道:酱拌黄瓜丝。

有人说一个人的人生其实不过是他全部记忆的总和。仔细想想说得有几分道理。而在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全部记忆里,烙印最深也最无法忘怀的,应该就是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了吧。

我少年时光最多的记忆集中在榆树市秀水乡离市集不远的一座小房子里。那是父亲单位分配的“公房”,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房子大概50平方米的样子,房前房后各有一个小园子,种满了各种蔬菜和花草。两个哥哥很早就离家工作和求学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在乡里的中学和小学读书,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拎起水桶和母亲一起去给园子里的蔬菜花草浇水。日复一日耕耘浇灌,就定会迎来收获的欣喜。印象最深的是新鲜黄瓜日日长成,刚刚有个雏形,我和弟弟就忍不住想摘下来吃个新鲜。害得母亲为了让她的黄瓜们能安全成长,给每个小黄瓜都用小纸条做了标号,每天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哪个因为我俩的贪吃而半路“夭折”。在这个比当下的监控录像还要管用的招法之下,我和弟弟也只能“望瓜兴叹”,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更加殷勤地伺候,渴望它们快一点长到可以采摘的时候。

待到园里黄瓜初长成,母亲最经常做的一道菜就是:酱拌黄瓜丝。把黄瓜切成细丝,从园子里揪几个碧绿的葱叶,用手撕成丝,和黄瓜丝一起放到盘子里,再到园子里的酱缸舀一点自己制作的大酱,加少许醋,拌匀,即成。夏天的时候为了让黄瓜吃起来更爽口,母亲会把新摘下来的黄瓜放到从水井新打出来的凉水中泡上半个小时左右,之后再拿出来切丝拌菜,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但现在回想起来,那种自然清爽的口感,是冰箱里拿出来的感觉无法相比的。

长大后求学、工作,离开故乡,在无数餐桌上吃过黄瓜拌成的凉菜,却一直也没有当年小木桌上那道“酱拌黄瓜丝”的味道。近年来自己迷上下厨,时常用根据记忆还原的流程来完成这道菜的制作,新鲜的黄瓜丝用酱拌过之后,慢慢会有黄瓜汁渗出来,形成味道纯粹的汤汁,把那些汤汁泡到米饭里,黄瓜的清香、酱香、醋香和米饭的香味糅合到一起,清香可口,不需要在增加别的菜肴,也会是一次颇为享受的美食过程。

那一天在单位食堂吃到这个菜,只一口就觉得味道不对。问过厨师,果然他是放了料油进去,我便建议道:“这个菜其实保留黄瓜的清香就好,放了料油这样重口味的佐料,感觉就有点不对了。”说完之后还有点后悔,颇为担心厨师会觉得我过于挑剔,暗自提醒自己不能再给本已用心倍至的食堂师傅增添负担。

如果说人生是一切记忆的总和,食物何尝不是与一路走来的记忆息息相关。有时别人看起来不起眼的一道菜,却可以让某个人蓦然间无声地流下泪来,那是所有别人无法破译的食物密码,是只属于一个人的专属秘密,和永远不会淡化的记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4

Trending Articles